首页学术讯息经典著作
更多

思维论

2005-12-18 00:55:33 作者:佚名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法律逻辑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我国科学泰斗钱学森教授认为人们的思维有三种形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顿悟)思维。

    有些事情并不能表达,只有“神会”或“意会”,这表明了逻辑思维的局限,思索与顿悟之间存在一种怎样的联系?念头的产生是思维直接导致的还是无意识的作祟,如果理性思维是信息直接导致,那么创造思维的形成过程又是什么?创造思维比逻辑思维更灵活,在创造过程中逻辑思维只是扮演着一个无关紧要的次要角色,灵感思维与形象思维都应该属于发散性思维,虽然发散没有逻辑思维那样精确,但却比其更全面,在人的意识中,显意识与潜意识同时作用着人的思维与行动,发散思维将两者充分利用后形成了顿悟与创造,这样的思维更为开阔,虽然不够精确,但却为发现真理与进步提供了指导,具有开拓性的思维绝不是逻辑思维或理性化思维所具有,因为它不能够将许许多多的可能性联系在一起,当然灵感思维与逻辑思维也同时互相作用,没有逻辑思维的帮助,人们很容易成为幻想狂或者精神病。因此两种思维成为了两种不同结构的脑活动。这样两者才形成了一种平衡,形象思维是对信息的一种特殊处理结果,随后生成顿悟思维,在这样一种思维体制中我们更容易理解事物或无意识中抓住本质,而逻辑思维则分化了它们,从此表现为精确而狭隘的思维模式,可能这会让我们想起悖论;例如“这句话是错的”这句充分说明了逻辑是需要互补的,不仅在语言中,在数学中也会出现悖论,因此如果没有顿悟思维存在,任何矛盾都将是无法被解决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意识与无意识间建立一个互通或平衡的桥梁,无意识是我们天生的机制,她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甚至让感性得到新的升华,让我们具有“神性”,而有意识机制却只是后天形成的思维模式,思想是在无意识的帮助下才能够不断创生,一首诗或歌与一句名言都是两种思维的共同结果,但其重点却不同,因为我们的大脑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思想,同样也可以表达情感,这也是人类的特殊之处,虽然动物也许也具有人类相似的情感,但却无法用语言去表示。语言使信息得到了广泛流通,然而,不是任何情感都在语言表达的范围中,包括一些事件也并非逻辑都可以涉及,因此在注重逻辑思维的今天,形象与顿悟思维变的尤其重要,它们是创造思维的根源,只要有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无限创意,才有无穷革变,才有广阔的想象力,因为创造存在与任何动物,它是“上帝”给予的,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无意识,也许它还在为有意识服务,但如果感悟能够战胜理性,那么这时有意识才能成为配角。我们才会变得更加灵性与感悟力,同时也具备了创造能力,“上帝”能够创造万物充分说明了他能感悟万物。

关键词:|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