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讯息经典著作
更多

“失控”的陪审团

2006-02-12 17:29:37 作者:李昌盛 来源:人民法院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美国新奥尔良,往日的平静被一场官司打破了。

素来无往不胜的大律师蓝金·芬奇受雇接手一桩民事诉讼,很多人不理解一向爱惜自己声誉的蓝金为什么愿意做这个案件的首席律师。毕竟,在外界看来,这个案子对于被告——一家军火商来讲已经无路可退,败北只是迟早的事。事件起因很简单,一个男人被一名持枪者在自己的办公室枪杀,受害人的妻子向地方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她觉得杀人者固然罪不可赦,但是凶器的提供者和残忍的元凶一样令人发指。为避免再有人因为枪支的滥用而死于非命,被害者的遗孀决定向军火商发难,索赔数额更是震惊全美。

受害人的不幸遭遇以及这一凸显社会问题的案件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一些社会团体和民众纷纷以此为契机,想要彻底解决枪支泛滥问题。面对舆论的巨大压力,军火供应商也不想坐以待毙,这也是军火公司和蓝金之间各取所需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打赢官司,蓝金不惜一切手段,目标就是决定结案关键的陪审团。

蓝金知道,再自圆其说的庭堂陈词也难以打动陪审员们既定的思维方式,所以不如直击要害,了解每一个人的底细,从本质上收买这些人。就在当地一所废旧的仓库里,蓝金和他的律师团组成了一个分析小组,他们需要掌握陪审员们的一切,分析这些人对于各种利害关系的反应,以便在开庭的时候一举攻下其精神和物质防线。

与此同时,原告也请来了一向为人谦逊正直,颇有贵族气质的律师文道·鲁尔为其辩护,一场徘徊于良心与金钱之间的较量开始了。影片《失控的陪审团》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对案件本身的思考,也让人们对陪审团制度进行更多反思。

陪审团被英美法系国家的人们誉为人民自由的堡垒,因为陪审团的组成人员都是从法庭所在地的社区中随机抽选出来的,他们可以秉持着良心或社区中的正义观念,根据在法庭上的所见所闻,认定被告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此外,由于陪审团的裁决不需要说明任何理由,并且通常也不允许事后对认定的事实提起上诉,于是他们就更加“有恃无恐”了,可以大胆地做出他们认为是公正的裁决。这种民主司法的价值因此而凸显。

但是,陪审团所具有的上述特点,恰恰也是它的劣势之所在。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裁判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因为谁也无法准确地预测出由不同的性格、种族、年龄、文化背景等所组成的12个人的陪审团,会最终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所以在对自己的案件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双方律师通常都会选择协商的方法来解决双方当事人的争议,避免出现两败俱伤的结果。实际上,在美国,超过90%的刑事案件都是在陪审团不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有罪答辩(其中绝大多数又是辩诉协商的结果)解决的。由于陪审团的成员都是普通人,所以他们可能更容易被情感所羁绊而无法理性地审视案件。所以,在正式审判的时候,双方律师有时可能会故意将陪审团的视线引到理性失控的视域,然后用感情而不是事实赢得胜利。

关键词:|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