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话大冒险”游戏规则的法理意义
2006-03-16 20:20:22 作者:donggm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最近,在年轻人中流行一个叫“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笔者也和朋友玩过几次,自感甚是有趣。玩过之后,仔细考虑,甚至觉得此游戏规则背后竟也蕴涵着一些法理意义,略作分析,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说起来此游戏也非常简单。游戏多发生在年轻人的牌桌、酒桌或其他娱乐场合,总之,要能有办法找出被处罚者。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凑在一起,大家协商一致游戏就可以开始了。打牌或者行酒令输掉的人那可就要认罚了,可以自己选择真心话或者大冒险。真心话者就是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不管问题有多古怪,你必须如实回答;大冒险者乃别人让你去做一个动作,哪怕再难为情,你也必须要做。如此循环,直至游戏结束。 此游戏因其娱乐性极强,并且游戏规则简单,因此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自从被创立以来迅速在年轻人之间和网络上流行开来。但因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其他人总是挖空心思地想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或者非常奇怪的招数来“整”被抓到的人,这就意味着被抓到的人有泄漏自己隐私或者被捉弄而当众出丑的危险。这就是这个游戏与其他游戏最大的不同所在。那么,为什么这个游戏还得以被接受并广泛流行呢?笔者认为这与这个游戏的规则设计以及规则背后的潜规则有很大关系。下面,让我们按照游戏的进展顺序仔细看看这个游戏规则。 首先,我们看看这个游戏何以能够在玩家之间达成“要玩此游戏”的共识。因为在我们看来这个游戏不管是选择真心话还是大冒险都会使得被处罚者感到为难。选择真心话,有被别人探知隐私的危险,选择大冒险,有被“整”的可能。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个游戏还能在玩家之间达成共识呢?笔者认为可能会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年轻人寻求刺激,比较敢于冒险;第二,每个人都有探知别人隐私的欲望,虽然自己的隐私有被探知的危险,但这种危险对每一个游戏者来说是均等的,每个人的隐私都有可能被其他人探知,这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的平等;第三,每个人受处罚带有偶然性,在打牌或者行酒令的过程中谁会成为下一个被抓到受处罚的人是未知的。虽然具有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中却也蕴涵着一种必然,每一个被抓到受处罚的人都要按照惩罚去执行,在这一点上没有例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玩家提供了一种心理预期,提供了一种机会平等,亦是形式上的平等;第四,游戏玩家有选择受处罚种类的权利和机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是真心话还是大冒险。此选择权对玩家来说至关重要,他可以按照每次的情况来选择是真心话还是大冒险,这就降低了其接受游戏规则所可能带给自己的风险;第五,是否说真心话完全在被处罚者自己的掌握之下,别人也很难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来检验它,换句话说,游戏规则只能用来调控人的行为,而不能调控人的思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接受游戏规则所带来的风险。经过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玩家很有可能就会接受游戏规则进而投入到游戏中。 在游戏过程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被处罚者会讲真话或者按照其他人的要求进行大冒险。因为,真心话所涉及到的问题一般都是别人不知道的隐私性问题,至于答案是否真实,除了受处罚者之外别人都无从得知。但这个游戏的奥妙就在于选择真心话的人一般都会讲真话,很少有人去说谎话。我想,这其中也有一定的原因:第一,游戏的开始是在玩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展开的,这其中也当然包括被处罚者的同意。而被处罚者表示尊重自己选择的方式就是遵守游戏规则,如果他不遵守游戏规则,那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这种内心的力量促使他去遵守游戏规则;第二,在上述第一次选择的基础上,游戏规则又给了他第二次选择的机会,是选择真心话还是大冒险,这无疑又增强了游戏规则在他内心中的力量,如果不尊重自己的选择,他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第三,除了受到自己良心的监督之外,被处罚者还要接受来自其他玩家的监督。一般玩这个游戏的玩家都是关系比较好的亲朋好友,也就是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熟人社会,一旦被处罚者撒谎并被其他人识破,那么被处罚者的受信任度就会降低,他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面临着信任危机,这是在一个熟人社会中他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也就是说,熟人社会的存在增大了他撒谎的风险和机会成本,当他感到撒谎所付出的成本太高时他就会选择遵守规则,虽然这也存在暴露自己隐私的风险,但相较于撒谎的成本来说还是要小得多。基于以上原因,绝大多数受处罚者在绝大多少情况下会选择遵守游戏规则。 当然,因为缺乏相应的再次处罚机制,难免会有被处罚者不说真话的情况发生。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被处罚者的答案或者动作能否得到其他玩家的通过。因为在不被通过的情况下,其他玩家会要求该处罚者重新如实回答问题或作出动作,直到另他们满意为止。有意思的是,对于某些问题,玩家在明知被处罚者没有如实回答的情况下仍会通过他的回答。那么,对于哪些问题,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被处罚者的回答会被通过呢?根据笔者的观察,这一情况多发生在所提出的问题太过于敏感,过多得涉及到了被处罚者的隐私,为了顾全被处罚者的颜面,其他玩家不好意思过于穷根究底,以至于在明知被处罚者没有作出如实回答的情况下仍通过他的回答。 分析到这里,一轮游戏就此结束,通过分析我们看到,一项简单的游戏规则在被处罚者和其他玩家那里都得到了新的解释。解释之后的规则在被处罚者那里是:第一,我要有条件、有选择地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那就是诚实守信,这是基础;第二,自己的某些隐私是不能够被他人知悉的,这是前提。在其他玩家那里是:第一,要保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被处罚者遵守游戏规则,这是前提;第二,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追根究底,要保护被处罚者的隐私,这是基础。在这里,我们看到,虽然玩家们在游戏开始之前没有互相解释游戏规则背后的潜规则,但在游戏进行中,被处罚者和其他玩家对游戏规则的解释却实现了吻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在玩游戏过程中,玩家们都共同遵守一个前提:那就是对隐私权的尊重。如果被处罚者不尊重自己的隐私,那么这个游戏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如果其他玩家不懂得尊重被处罚者的隐私,这个游戏就成了窥探别人隐私的工具,那就失去了游戏本身的意义。 严格意义上说,在某些情况下,游戏规则没有得到完全的遵守,不管是被惩罚者还是其他玩家都在不同程度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释着游戏规则。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游戏规则没有得到完全的遵守,但经过解释而被变通的规则却得到了双方的认可,规则的执行效力也并没有受到减损,这正是这个游戏的奥妙所在。当然,这只是少数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游戏规则还是得到了完全的遵守。如果在游戏规则被完全遵守的情况下,玩家们都在遵循着都规则的文意解释的话,那么,在规则不被完全遵守的情况下,玩家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目的解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玩家们都明白一点,该游戏的真实目的在于娱乐,而不在于窥探别人的隐私。在此共同目的的前提下,玩家们对规则作出了近乎一致的解释。在这里,目的解释取代了文意解释,成为玩家们的首选解释方法。当然,前提是,相较于文意解释方法,目的解释只是例外,否则游戏规则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看到,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文意解释的方法都是处于首位的,包括目的解释在内的其他解释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成为首要的解释方法,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这是在由熟人组成的圈子内进行的游戏,规则的适用被按照一种理想模型简化了。在法官的判案过程中,情况也许就没这么简单了。在判案过程中,法官不仅要面对控辩两造的争论,而且还要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超越文意解释的其他解释方法的客观性就成了法官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又回到了法律解释的原初问题,那就是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以及如何为各种法律解释方法排序的问题。当萨维尼说,语法的,逻辑的,历史的和体系的要素是当解释应该成功时,必须协调发挥作用的不同活动时,〔1〕恩吉施指出“他使用了一个机智的表述遮盖了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估计到不同的方法导致矛盾的结果这种可能性”。〔2〕当我们说法官对解释方法进行选择的合理性存在于个案中,这个回答能令我们满意吗?这无疑在告诉案件的当事人,你的案子在不同的法官那里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处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抛开个案单纯谈论法律解释方法的排序问题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只能够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文意的解释方法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完全按照文意进行解释并不一定会取得良好的适用效果。比如,几年前的泸州包二奶案,以及民工因讨工钱而发生的杀人案等等。除了对法官执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外,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诸多限制在个案中就不那么有效了,因为我们毋宁是在规制法官的思想,技巧高超的法官总是可以找到适合的判案方法。在我们这个游戏中,如果把除了被处罚者之外的其他玩家看作法官,由他们对被处罚者的行为或者言语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在某些情况下“法官们”并没有完全遵照规则进行判决,却同样收到了良好甚至超好的效果。这给了我们一些启发,究竟如何对待法官?如何对待法官的工作?也许,除了人为地为法官设置些许障碍之外,从法官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更贴切一些。 首先,法官要有职业信仰,他要具有常人所具有的善良、仁慈、公正、无私的心。只有这样他才能客观地去理解法律,去找寻隐藏在法律文本之后的规则的目的。正如在这个游戏中,只有“法官们”真正从保护被处罚者的隐私角度去出发才能正确地理解游戏规则一样。 其次,法官的地位要相对超脱于社会,要建立法官的职业威信。美国的司法模式以其高效和民主为世人所羡慕。其中,法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人说法官是世俗世界中与上帝最接近的人,他们以自身的善良、公正、正义主导着司法过程。美国法官的地位更是超然,他们衣食无忧,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当我们看到媒体报导当美国出现某法官贪污受贿等问题时,总能够在整个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出现法官腐败的问题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更重要的是对法官的职业形象造成了影响,这种影响是极坏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它可能会直接导致人们对司法的不信任,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司法。因此,法官的职业威信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法官的职业威信提高了,才能为法官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 再次,法官要时刻受到来自自己良心的责问。也许,对法官行为最有效的管制来自于其内心。法官内心的公平、正义观念赋予了法官一双慧眼,他总能通过他去看到隐藏在文本之后的规则目的。即使受到来自外界的非议,他也总能排除万难,进而坚持自己的意见。 最后,人们要对法官抱有充分的信任。当人们一提起法官自由裁量权就谈虎色变的时候,人们总在担心法官会剥夺他们最后的正义,人们总是对法官存有戒心。这样,法官就成了公众的奴隶,而失去了他自己。要知道,社会的进步却往往是那些“不守规矩”的法官来推动的。人们只有对法官抱有十分的信心,法官才有勇敢地站出来独立承担责任,才能肩负起守护社会正义的责任。 有人会说,游戏当中的场景只能发生在由少数人组成的熟人社会中。其实,该游戏规则的适用极其类似于民间法的适用,没有强制执行力,适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变更民间法的适用,但民间法的适用效力却出乎寻常的好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里,我们无意探寻民间法是否只能适用于熟人社会,我们想通过对熟人社会的分析找到一些制定法执行效力不够好的原因。 在熟人社会中,民间法的执行弹性是非常大的,亦没有强制执行力,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执行力。熟人社会的基础是人们之间的亲情和友情,而亲情和友情的背后则是一个人的信誉,失去了信誉的成员也就失去了在熟人社会中生存的基础。在“真心话大冒险”游戏中,被处罚者在回答问题时考虑最多的就是他在游戏玩家这个小型的熟人社会中的信誉,如果他撒谎,可能就意味着失去了别人的信任,那么,他在这个圈子中的地位就会随之下降,而这恰恰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当每个游戏玩家都有可能成为被处罚者,都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游戏就获得了持续进行下去的动力。同样,在一个大型的熟人社会中,长时间以来形成了一些诸如婚丧嫁娶等等的民间规则,这些民间规则虽然没有强制执行力,但却执行效果良好。因为,在这些婚丧嫁娶等的规则背后实质上隐含着熟人社会中不成文的契约关系。有人结婚随份子钱、有人出丧去义务帮忙,这些都是极有讲究的,当然,大家也都明白,随出去的钱和劳力都是要收回来的,我今天给你随了钱意味着下一次我结婚的时候你就要同样给我随钱,这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如果有人不遵守这个契约,收了别人的钱而不去还人家,那就是失信了,势必遭到熟人社会中其他人的歧视,社会地位亦随之下降甚至失去了在这个熟人社会中生存的能力。正是靠着这种成员之间的信任,熟人社会才得以维持,民间法才得以执行。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成文法为何执行不力了,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失信中,法律的执行缺少了必要的社会环境。因此,当许多国家建立了严格的信用机制,公民手持一个卡号,他的所有守法、违法行为都能通过这个卡号与个人的信用度联系起来,而信用度会直接影响到他的购房、借贷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时候,法治环境也就会随之改善了。因此,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对改善我国的法治环境至关重要。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非常有意思的是,一项国外的调查显示,我国公民是非常重视自身的信用的,这就与我国社会整体失信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引起这种情况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政府的失信导致了社会的失信。政府的腐败、政令不通、朝令夕改等问题严重地侵蚀了我们社会的信用度,也侵蚀着司法的尊严。因此,除了加强信用机制的建设外,提高政府的执法能力和加强对政府行为的自控和他控和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看到,在被处罚者的选择上是极具有公开性和公平性的。该游戏一般在打牌或者行酒令等时玩,打牌或者行酒令输者自然成为被处罚者,这样虽然极具有偶然性,但过程却是公开的和公平的。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成为被处罚者,甚至会多次连续成为被处罚者。但这却是由一个公开的程序选择出的,因此,也是公平的。即使某人被多次抓到,他也只会抱怨自己的手气不好,而不会认为游戏本身是不公平的。这就保证了游戏能够被大家接受。 由此,我们看到一项规则要获得公众的认可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该规则必须无一例外地适用与所有成员,而不存在特权或歧视。也就是规则要公平地适用于所有成员;第二,要有正当的程序保证规则的执行。季卫东先生将程序对法律秩序的作用主要概括为以下七点:第一,对各种主张和选择可能性进行过虑,找出最适当的判断和最佳的决定方案。第二,通过充分的、平等的发言机会,输导不满和矛盾。第三,即排除决定者的恣意,又保留合理的裁量余地。第四,程序要件的满足可以使决定变得容易为失望者所接受。第五,程序参加者的角色分担具有归责机制,可以强化服从决定的义务感。第六,可以减轻决定者的责任风险,从而降低司法成本。第七,淡化了决定过程的道德论证,先入为主的真理观和正义观暂时被束之高阁。〔3〕严格地说,正义是一个政治学概念,而不是法学概念,它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判断标准。一般意义上说,正当的程序虽然不能保证公民得到正义,但却能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不正义。这就是程序所能给予法治最大的保障。
关键词:|规则|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