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讯息经典著作
更多

·信,还是不信——民间信仰田野考察之一

2006-08-15 15:58:40 作者:李学兰 来源:http://anxinyi.fyfz.cn/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考察起由和基本背景:

外婆在我刚刚入大学的那年的中秋节离世,享年80,比外公多活了23年。外婆共生育了三男一女,我妈妈是最小的女儿,上面有三个舅舅,大舅家生育5女1男,二舅家4男,小舅和我家都是1男1女,每个子女都成家立业,发展出13个家庭,大舅家的大表姐的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家生子,如果外婆在世这已经是一个4世同堂的大家庭了,现有人丁48口(男女均计算在内)。5年前大舅、二舅、小舅妈和我的母亲都陆续离世了,现在4户人家每家都只剩下一位老人在世,小舅舅是王姓家族里唯一的长辈。每年清明祭扫大家都积极参与,外婆的坟头因此也香火繁盛,到今年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了,正好是外婆阳寿一百。据说,这意味着在阴间的外婆将要重新投胎去做人了,家里的亲戚们早早就在商议该如何安排一个仪式,商议结果是由小舅舅出面在大家都方便的五一长假期间组织一场法事活动。
出于对民间法的喜好,我决定将此事件做一跟踪随访,记录下活动的整个过程,尝试做一个关于民间信仰的田野考察。

法事活动的筹备和初步考察:

小舅舅和大家初步商量后,准备到市郊一个叫宝庆寺的地方做一场法事。4月18日,周二一早,小舅舅就约了二舅妈前去安排相关事宜,我也很有兴趣一同前往,也算是代表我母亲的这家子了。
宝庆寺离市区只有30分钟的车程,有一路公交车直抵寺院门口。下得车来便可以看见寺院门口的7座3米高的石塔,和崭新的寺门,听到建筑工地的那种嘈杂声,整个寺院正在整修中,边上有工人正在敲剥一边的黄色墙皮。寺院不大,被杂货铺和小吃摊包围着,入门右拐就是佛事办理处,已经有5、6个香客模样的人在里面。我们从登记的窗口边取过一张表格,只见一面列着寺院捐赠事项,从碑刻到石柱,同时还清楚地标明了从100元到3万元不等的价格,另一面上则是下半年法事活动的内容,也清楚列明了各项活动的价目。我们三人都对寺院的这类活动没有什么概念,也不清楚到底应该给外婆选择哪类法事活动,正商议着,这时一个五十岁模样的妇女热心做起了介绍。我们这才知道满百法事需要请师父们念经一天或者更长,一般是6位师父,还要烧纸钱,具体的时间和念经人数都可以选择,寺院有具体的收费项目,但此外还需要另外给各位念经师父们一些点心费,纸钱和贡品需要自己另外购买。看我们如此外行,那位妇女就毛遂自荐,表示可以替我们安排具体事项,并提出100元服务费的要求。小舅表示可以接受,那位妇女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小纸片,上面写有她的名字和联系电话,我戏称名片,她笑笑说,她姓龚,家就在附近,保证帮我们把各事项安排妥当。接着她更为耐心地和我们商讨起法事活动的细节,譬如要烧多少纸钱,有各家给外婆的,算3份每份5千,加上念经时零星要烧的,一共1万7千,并介绍说寺里流通处也有,每百4元5角,外面会更便宜些,我们可以自己买了头一天带过来。她领着我们和寺里定下了法事的日期,5月3日,农历4月初6,她说这个日子不错,于是我们办了登记手续,并预付了4百元费用。接着她又领我们到另一处工场预定了装银元的大箱,单看着那3个大箱,我想就是将近2万张锡纸吹成元宝就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了,看来我们还是需要她的服务。她又嘱咐我们到时还要自带5色贡品,包括二道面点,3种水果。整个法事活动从早上5点半开始,到下午3点结束,中午可以在寺用5元一份的素斋。我问师父们念哪种经文,她说金刚经比较好,并向我们保证会联系寺里最好的师父帮我们念经,我问她是否也会,她说只会一点点,我又问她,她总在寺里吗,她回答常常在这里看看,偶尔回家照顾一下。于是小舅安排二舅妈负责贡品的事,我负责买锡纸,为图个吉利,索性要1万8。
临走前我在这个不大的寺院里转了一圈,因为正在装修的缘故,整个寺院没有一点清修的宁静,随处可见穿着黑色法衣的香客们在寺里走动。大雄宝典里有8位穿着黄色法衣披着红色袈裟的和尚师父正做着道场,整齐而抑扬的念经声和着悠扬的击钵声吸引了我,从大门看去那几位和尚都大约二十多岁,他们也不时回头向外张望。边上的一处偏殿里有几位香客正准备为自己的亲人做道场,桌上供奉着简单的几样面点瓜果,5位操着明显外地口音的师父说笑着走了进来。在另一处,一个带着眼镜的和尚师父正和3位包工头比划着,走近了,听他们在讨论着寺院翻修的事情,那和尚师父指着一处很新的偏殿说,这个需要换梁,一个包工说,那就等于重新建了,和尚师父说寺里大概是这个意思,边上有人插嘴问,现在政府还给钱修庙吗,和尚笑笑没有搭腔。寺里的流通处陈列着法事需要的各种冥品,从纸钱、衣物、煤气灶、冰箱、电视等日用消费到汽车、别墅的高档消费,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问了一下价格,一座裱糊精美的别墅售价在90元,电视机上还贴着还珠格格的剧照,售价10元。离开时我还注意到寺里的一处黑板上写着,四月初四临时组织智慧灯会,专为高考的考生而组织,每位60元,密密麻麻的黑板上还写着其他的活动事项,每项后面都有收费标准。走出寺院门口,一个小吃铺的门前写着预定馒头,我建议小舅说,我们可以直接在这里预定那二道面点,小舅一问,那对夫妻老板很在行地问我们做哪种法事,然后告诉说需要定那种每道48个的,每个5角,收了48元定金,并坚持将2元零钱找还给我们,小舅笑着问质量可有保证,老板保证说,到时一定让我们拿到热气腾腾的糖馒头,质量一定没得说了,否则也不敢开到寺院门口。车站上已经有7、8位等车的人,都是60多岁模样的老人,妇女居多,看样子也是专程来寺院进香的。

初步的思考:

今天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寺院的商业气息,寺院簇新的外观、正在施工的场地,周到详细的服务项目,明码标价的收费内容,外围的配套服务,和尚们的“小费”以及龚姓妇女的“导购”服务,让这家寺院完成变成了一家提供“信仰”服务的商业场所。观察和思考整个法事活动中人们行为的意义——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我发现其中充满了悖论,读解这些悖论也许可以给我们描绘当下国人社会生活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一方面,我们和那些60、70岁的老婆婆们相比,显然包括小舅和二舅妈在内我们都不那么相信有什么来世,也未必相信外婆真有什么百岁转世一说,从我们对这类活动的陌生就充分说明我们并没有对这类信仰的虔诚,但我们还是来了,并且聘请了“专业人士”,尽力按照这里的规矩办理,说明我们又并非什么都不信。另一方面,我大略估算了一下,我们这次纪念活动大约需要花费2千元左右,对这种充满商业气味的寺院经营活动我们有某种程度的鄙视甚至气愤,但我们没有象一般商业活动中那样的讨价行为,并且主动到这里来“消费”。那么我们到底在购买什么呢?这样的活动对我们有怎样的意义呢?
在这里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那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无神论改造,以及现代的科技文明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传统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对中国人而言,无论信还是不信,都需要有一种对于不可知的来世的心灵慰籍,这种慰籍又与中国人的祖宗信仰有关。记得一则故事,说当年香港的法庭仿效英人的做法需要证人宣誓,但国人对上帝没有信仰,于是有人想出来,让中国人举着祖宗的牌位发誓,这则故事至少说明中国人对于祖先的那种特殊的情感。与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中国人对于祖先的信仰与其说是敬畏,不如说是敬爱,更多是一种世俗的伦常人情的反映。因此,无论信,还是不信,我们都需要有一种仪式来表达和宣泄这样一种情感,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认同。对这一点,无论科学如何昌明,恐怕也很难改变国人的这种心灵需求。将这类活动简单地嗤之以迷信,并且以国家刚性的强制力量予以彻底革除,未见得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单就国家权力的公共性与民间信仰的私人性之间的属性错位来看,公共权力泛滥到个人的心灵领域,只能带来对心灵的宰制和对精神的摧残,文革期间的教训已经充分验证了这一点。改革开放后民间信仰活动的恢复,以及信仰活动中商业化现象,一方面说明单纯依靠国家权力的制定法统辖不能构成有效的社会控制,另一方面说明民间信仰活动也需要依靠社会权力形成自我约束机制,二者之间领域的合理界分和良性互动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这种民间规则的实然状态,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都处于变动之中,需要继续跟踪考察。就民间信仰来说,我初步的认识是,随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对中国人影响的加深,人们的信仰及其方式都会发生改变,民间信仰并非某种固定的状态,也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希望它能一如既往地给国人的心灵带去慰籍。


以上是今天对这一事件的筹备活动以及活动场景的初步考察,关注的对象非常有限,初步的思考也更多是主观印象。进入事件的正式活动后,将有更多的人进入考察的视野,各种行为背后的意义将显得更加多样,分析的层次也会更加丰富,思考的内容也会更加广泛和深入。可以考虑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访谈,并收集更多的实地资料。考察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则针对民间信仰本身,二则围绕民间信仰活动的社会规则。

关键词:|wu|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