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间法社会调研
更多

《走婚:女儿国亲历记》连载之一

2006-09-13 11:56:32 作者:宋兆麟 来源:http://book.travel.sohu.com/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第1节 田野中的另一种肥沃

    根植于广袤田野中的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各民族精神、情感和理想的重要载体。但是,长期以来,民族民间文化面临消亡的危险。抢救中国众多珍贵却濒临消亡的民族民间文化,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西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田野调查丛书》,无疑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文化工程。

    在我们的田野上,世代生息繁衍着56个自强不息的民族,每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就像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为我们勾勒成无数各具特色的文化图卷。

    不能不让人遗憾的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常常不能取得与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而停留在口传心授、自生自灭的阶段。因此,是典型的无形文化遗产,即国际上所说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间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及其他文化艺术。

    从文化意义上说,文化遗产标识出一个民族的个性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也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它们既珍贵而又脆弱。田野调查工作者正是承载了这一历史重任的文化遗产的挽救者。

    田野调查多指对某个地区民族的历史、经济、 教育、风俗、宗教、语言、文物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调查;而更大量的是专题调查,即专门以某个民族或某几个民族的某一个问题、某一个方面作为主题进行调查。例如民族经济调查、民族教育调查、民族语言调查、民族风俗调查、民族宗教调查、民族人口调查、民族文物调查等。

    田野调查工作者们的辛勤工作是值得尊敬的,他们不辞辛苦、远离优裕,发掘出无数有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宝藏。田野调查所做的工作就是留下历史,也是为我们民族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依据。田野调查对中华文化的探寻,就是到最具传统文化的地方去寻找中国人迈向现代化的脚步,到传统文化正在悄然消逝的地方去抢救那些属于全民族的永恒影像。

    全球化运动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文化发展。于此同时,全球化的急速发更激发了一个民族、地域、群体直到个体保护保持自己的个性与传统的愿望。民族民间文化由于其文化的非主流性、独特性和差异性,而突现出迷人的现代魅力。保护好自己文化的多元性,就是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同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感召力,与文化价值的普适性,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弘扬也发展与变革自己的文化传统,使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对于中国这样的文化大国和文化古国,这样一个过程是极其丰富、灿烂的,自然也是饶有趣味的。

    2004年7月于北京

    王蒙

关键词:|wu|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