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间法社会调研
更多

《走婚:女儿国亲历记》连载之三七

2006-09-13 12:43:48 作者:宋兆麟 来源:http://book.travel.sohu.com/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第三部分 男娶女嫁
第37节 独特的攫取经济(2)

    (二)狩猪

    摩梭人过去普遍从事狩猎活动,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后来由于农业、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养猪业的普及,人们对狩猎的需要日益降低了。伴随山地的逐步开发,森林的破坏,禽兽资源也显著减少,使狩猎活动日趋走向绝境。

    民主改革前,狩猎还比较多。当地的猎物主要有:麂子、獐子、岩羊、马鹿、熊、野猪、豹子、虎、狐狸、熊、水鸭、山鸡、黄鸭、鴳鹅等。但要注意,黄鸭和鴳鹅不能猎取。摩梭人认为,鴳鹅是老人变的,是祖先的象征:黄鸭则是喇嘛变的。另外,对虎也不能猎取,在他们看来,虎是山中之王,百兽之主,象征土司;永宁土司甚至还认为,虎的骨头最大,是土司的根根。不要说打虎,就是看见了虎也要吓死的。当地有句民谚说:“一山一老虎,一村一拉梅。”拉梅为虎头之意,晚近是一村之长,汉族称为伙头,早期则可能是氏族长老。可见,虎很可能是摩梭人的图腾之一,所以遗留下来对虎禁猎的规定。近几十年才有猎虎的现象,但虎头、虎皮要送给土司,猎人还要受到象征性惩罚。

    摩梭人的狩猎方法很多。

    1.以矛刺杀

    相传,最早的狩猎工具是木棒和竹矛。直到今天,他们杀牛还用木棒打,称为打牛;杀猪则用一根一米长的竹矛。这可能是远古以棍棒、竹矛狩猎的遗风。

    过去猎熊也以矛刺杀,起初是木矛,后来改为铁矛。熊胆子大,不怕人,爱与猎手争雄,抢夺武器。猎人根据这一习俗,往往手提铁矛,孤军入山。遇到熊后,大胆上前,把矛头对准熊的心脏;熊也坦然前来,接近猎手之时,用前掌握住矛柄往自己怀里抢夺。而猎手顺势一推一就,暗中向熊推刺,熊、人合力,将矛刺中熊的心脏,从而置熊于死地。

    2.飞石索

    摩梭人用石球、石头打击野兽的方法,除手掷外,还有两种投石的飞石索:一种是取一根半米长的麻绳,把一头拴成活套,套住石球、石块,猎人握住另一绳头,使力旋转,朝野兽的方向投掷出去,可击中野兽。另一种也可拴两个绳套,同时投掷两个石球。还有一种是投石兜,它大约一米长,一头有一个小活套,另一头拴一个结,中间为一个绳兜。使用的方法是,把小活套套在右手大拇指上,另一头握于手中,绳兜放置几个小石子或者石球,利用臂力旋转投掷出去。在东巴经中,有不少上述投石工具的象形文字,说明这种工具由来已久,流行广泛。事实上,远在我国旧石器晚期就有石球应用,专门用来猎取野马。

    3.弓弩

    在现实生活中,摩梭人已经不用弓箭了,只有在喇嘛寺庙里还能见到它。另外,在许多家的门楣上还悬挂有一种玩具式的弓,这是当地人用来避邪的器具。但弓箭却以更高的一种发展形式存在于狩猎之中,这就是弩。

    弩通常有两种:手持弩和伏弩,称为“日米”,意思是弓。在左所区赵瓦洛村,我们征集到一件伏弩,它的结构包括“日米”(弓),“日米把”(弦)、“日郭”(臂),“日窝”(箭)和“把”(绳索)等部分。弓长127厘米,弦长122厘米,弩臂长66厘米。

    伏弩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带有伏绳机关的弩;一种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箭尾系一长绳。箭头是有倒钩的,可以钩住捕杀对象。后者实际是古代的弋射工具。

    伏弩是安在地上的狩猎工具,前后有两个木叉拴住。在弩臂右侧,前边有一个“扎喀”(木钩),后边有一个木钉,设有机关。把弦卡在木臂后边的缺口处,以木臂后边的“喀阿”(木叉)把弦管制在上述缺口处;木叉上系一根小别棍,把别棍别在木臂右侧的木钩和木钉上;用一个圆圈套住木钩和别棍,圆圈称“米瓦”,上系一细线,往前引出几十米,布置在禽兽经常经过的路上,最末端拴在树支或木棍上,这就是所谓的伏绳。伏绳的高低,依据捕杀的对象而定。通常是,熊和麂子的伏绳要距地50厘米,水鸭的伏绳距地10厘米,黄鸭的伏绳距地8厘米。当禽兽触动伏绳,伏绳一动即将别棍上的圆圈脱落下来,别棍一动又引起木叉倾倒,造成弦收箭发的态势,从而射中禽兽。

    弋射弩,结构与伏弩相同,但箭较短,箭尾系一绳,长几十米。绳后端拴在木桩上,这样可以使禽兽中箭后不致逃脱。弋射弩不用毒,所以可以捉到活的禽兽。伏弩多用毒,不用箭绳,但箭杆要长些,可减少阻力。

    使用弓弩狩猎,直接用箭头就像杀死猛兽,这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原始人很早就发明了一种置野兽于死地的方法,即在箭头上涂抹毒药。

    摩梭人普遍采用两类毒药狩猎:一类是植物性的。草乌产于狮子山,每年秋冬两季上山采掘可得。草乌根部有毒。在沿海地区捕水鸭,根据水鸭早晚在草海和亮海边寻食水草根的习惯,事先将白色的水草根切成段,内放草乌根,撒在湖边水旁,水鸭误食后即中毒而死。也有人将草乌根煮沸,熬成草乌膏,涂抹在箭头上使用。另一种植物性毒草是落地金钱,草本、藤长,根上有剧毒。人们把草根挖回来,晒干磨为粉末,有的熬成毒药膏,供狩猎使用。

    一类是动物性毒药,主要是蜂毒。当地的牛角蜂毒性很大,叮过人的头,头上就不生头发,两只牛角蜂叮螫会让小孩致命。所以,当地猎人们多取这种蜂毒,用来射杀凶猛的野兽。

    取牛角蜂毒有两种方法:一是用一只陶罐(或者木制小碗),内盛酒,口部扎一块布。趁成蜂入睡把酒罐挂在牛角蜂房附近,次日天亮成蜂出巢,寻酒味而来,不听叮螫酒瓶的布盖,毒液即可流入罐中。这种毒酒既可治疗关节炎,又能毒死小动物。一是用皮、布口袋套住牛角蜂巢,砍断巢上的树枝,先以甑子把牛角蜂蒸死,但时间不宜过久。随后把死蜂放在锅里熬煮,久而久之,形成蜂毒膏。蜂毒膏可抹在伏弩的箭头上,可以射杀熊、虎之类猛兽。

    现代弓弩减少,同火枪传入有关。摩梭人狩猎所用的火药,多为他们自制。俗语中说:“一硝二磺三炭”,这是指火药的成份和比例说的。他们认为硝、磺可各增0.5,但炭不能多放,因为炭是引火的媒介。摩梭人做火药很省事,先是把硝、磺煮了,合二为一,再取粟秸和蒿子杆的灰烬,用石磨、石碾研磨成粉末,最后三者合在一起,即成火药。永宁、左所土司家有做火药的专人,既有汉族,也有摩梭人。

    4.网拦和套索

    摩梭人过去以栅栏捕捉野兽。通常是在野兽经常通过的山垭口处,以树木为墙,扎一个长方或正方形的栅栏,一头留门,支起门板,设下机关;然后由人哄赶野兽进门,野兽踩翻机关,门板下降,野兽就被关在栅栏里了。

    拦网也是一种重要的狩猎工具。通常是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山口、河沟处,横拦一网,称为“西”,网长20多米,高2米左右,网孔约10~20厘米见方。网两端留人看守,当野兽接近网前,两侧的人拉网把野兽套在网中,其他猎人追随而至加以捕杀。这是当地“苦沙”(撵山)的形式之一。

    套捕是针对捕鸟而言的,在当地主要是捕雁。做法是,在一根木桩上拴一根长绳,绳上每隔一米左右系一个活套,活套下插一小棍于地上。在一根绳上系有数以十计的活套,同时在地面上撒有诱饵,当飞禽来食,足多被活套套住。还有在草海插一木棍,顶端下弯,拴一活套敷掩在地上,然后在套内撒上诱饵,飞禽落地吃食,头即被活套套住。

    压码也是捕捉鸟类和狐狸的重要工具,当地人称为“伙的”和“此的克”。一般是以一块方形或长方形的石板,以树枝支起,在树枝与石板之间横搭一根木棍,木棍上拴有饵食。当禽兽来食,横棍脱落,支棍倾倒,遂将动物活活压死。要是想捉活的,也可在石板下挖一穴,横棍脱落,支棍倾倒,动物就被扣在穴中了。

关键词:|wu|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