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婚:女儿国亲历记》连载之三八
2006-09-13 12:44:20 作者:宋兆麟 来源:http://book.travel.sohu.com/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第三部分 男娶女嫁
第38节 独特的攫取经济(3)
摩梭人称鸡媒为“活帕”,意思是公鸡。猎人把山上的小野公鸡捉回来饲养,关养在竹笼里,再以一只家生的小母鸡为伴,经过一年左右的驯育,就可以利用鸡媒(经驯养的小野公鸡)捕猎了。猎人提上装有鸡媒的竹笼,把它放在树木丛生的山坡上,自己则身披草衣躲在一旁。因鸡媒长期与母鸡生活在一起,到了清明以后,一旦母鸡离开它就求偶鸣叫。听到这种叫声,山中野鸡就会飞来求偶,野鸡中的公鸡前来与鸡媒争斗,认为鸡媒要来抢占它的母鸡了。二者往往好一场撕斗,打得不可开交,累得筋疲力尽,这时猎人突然现身就会把野公鸡捉住。
在左所地区,上至士司,下至猎手,大多驯育鸡媒。
猎取雏鸡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到山上去捉;二是在五六月间,找回几个野鸡蛋,拿回来让家鸡孵出,然后雄性留下来,先放在家养的鸡群里饲养。待到清明前夕,把野鸡分出,配一只小母鸡为伴,单独加以饲养。
野鸡一般在小树丛旁地面上筑巢,巢草质,直径40厘米左右。与家养鸡相当,野鸡蛋经21天孵化破壳。幼鸡出壳后,母鸡先饲以蚂蚁、小虫,几天后小鸡便可自行寻食。通常在八九月的阴雨天,母鸡领小鸡出巢,练习认路、飞翔。野鸡每巢少者七八只,多者十几只。猎人大多选择这个季节捕捉鸡雏,再把它们驯育为鸡媒。
捉小鸡,必须先捉母鸡。这并不困难,因为母鸡坐巢日久,饮食不周,体质虚弱,飞不了多远。捉住母鸡后拔下它的一些来毛为小鸡垫巢,这样让小鸡误认为还与母亲在一起,能顺利成长发育,最终完成招引野鸡的功能。野鸡雏被关进鸡笼后,一般不想吃食,猎人于是想出喂蚂蚁卵一法。鸡媒多由牧羊人饲养,只见他们每天手提竹鸡笼,遍山寻找黄蚂蚁窝,蚁卵不仅现挖现喂给小鸡媒吃,还要带回一些来做小鸡的夜宵。
在一般情况下,要把小鸡媒的尾巴剪掉。一岁之后,拔去翅膀上最粗壮的一根羽毛,据说它是野鸡飞行的重要凭依,拔掉后就飞不动了。在饲养过程中,还有极为奇特的一环——这就是给鸡媒喂食野鸡脑子。鸡媒初次上阵,猎人要当场把落网的鸡王的脑壳打开,取出脑汁喂给鸡媒。二、三次硬性喂食后,鸡媒不但习惯了,还以吃对手脑汁为荣,有的还上了瘾。一只老练的鸡媒见野鸡落入了猎人之手,往往踏蹬煽扑争着要吃野鸡脑汁。猎人于是手握猎物脖子,让鸡媒上前猛啄,啄开头骨吸食野鸡脑。这种鸡媒主动凶悍,求战心切,捕猎时甚至可以不用竹笼,放它在竹篱笆内自由活动,有的连套索、抄网也免了,让它自己去拼——这时已是猎获而不仅是诱获了。
在泸沽湖沿海还有一种“气盖抵”(竹鸡哨),它由一节竹子削成,一头安有舌头(簧片)。哨长7厘米,可学小野鸡鸣叫,野母鸡闻声而至,猎人则伺机射杀之。
起初的拟声类似口技。两个手掌对合起来,中部留有空间,用嘴有节奏地间断吹,学雄鸡发出“咕咕”的叫声。后来又发明一种拟声工具鸡哨,用嫩竹皮为原料,截取一段,围成直径1.5厘米的圆圈,竹皮宽0.5厘米,以马尾拴住。吹奏时将鸡哨横置于两唇间,轻轻吹气,时断时续,能发出鸡叫的声音,从而达到引诱野鸡的目的。有人还取一片山草叶含在嘴里,模仿小鸡叫。公鸡会来吃小鸡,母鸡则会前来护小鸡。充满爱心的母亲与外来的野鸡会大打出手。于是,猎人一箭双雕,将激战的双方一举猎获。
鸡媒、口技、鸡哨,是人类了解动物行为后最早的以智取胜的尝试。后世的斗鸡、斗鸭、斗鹌鹑在原理上,大多渊源于鸡媒狩猎,而饲养和应用鸡媒还给人们以启示。作为拟声工具的鸡哨,有些本身就是一种原始乐器,有些还启发了一些吹奏乐器的发明。
6.猎犬
过去,猎手主要靠驯养猎犬。一般是从家犬中选择,从小驯育,还要经常带上它去撵山。选猎犬的条件是健壮、体轻和灵敏。猎犬是猎人的重要助手,主要用来寻找野兽踪迹、追捕野兽,当猎人遇到危险时猎犬又是主人的保卫者。一只良好的猎犬价值几百光洋,可以换一匹良马。即使猎犬老了,它也喜欢撵山。一只猎犬可使用十多年。良犬受伤,主人会精心护理、治疗。有的猎手还为死去的猎犬流泪,埋葬猎犬还会随葬一个麻布口袋,内贮腊肉、荞粑、麻布裤子,以供猎犬死后享用。
摩梭人在狩猎技巧上有许多发明,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不少经验。当地少雪,猎人无法在雪地上寻找野兽踪迹,但他们却能在七、八月的雨天里,根据动物踩踏露水、湿地的迹象,判断动物种类、大小、公母和去向,进而采取相应的捕捉方法。
这里没有固定的狩猎组织,多数人是单独出猎,也有些以村落为单位的集体狩猎。首中者,分得兽皮、心肝,肉则由集体平分。俗语说:“上山打麂子,人人都有份”。即便是过路的人见了猎物,也能“见者有份”。这是原始社会猎物分配的重要遗风。
打中野兽后,先升一堆火,以示庆祝,然后剥皮、解剖,把有些内脏给猎犬吃,肝肺则献给山神。摩梭人把祭祀山神称为“古布”,时间是正月二十至二十五日之间。祭祀没有固定祭坛,可在室内火塘边,也可在户外或山坡上;仪式由达巴主持,猎手们陪祭。第一步,用糌粑和水,捏九种兽神(主要是虎、豹、熊、鹿、猪)、九种鸟神(大同小异,类似鹰),并排供在祭坛上。在诸神前边,供一碗水、一碗茶、一碗酥油、一块红糖、一篓荞子,荞上插若干树枝,这是献给猎神的供品。同时摆放一把刀、一条绳子,绳子上拴火炭和红辣椒,刀和绳子代表猎具,火炭和辣椒代表信息,意思是说一旦有禽兽出来,请猎神火速告之,保佑狩猎丰收。第二步是达巴诵《古布经》,内容是山林中的禽兽归山神管辖,请山神赐予一些禽兽,使狩猎丰收,同时希望山神分给人们一些活的禽兽,供人们饲养,保佑牲畜平安;第三步是达巴在念经的同时,不断往四方丢动物塑像,又折些青树枝,分给参加祭祀的人,然后这些人又把树枝丢向四方。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