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婚:女儿国亲历记》连载之三九
2006-09-13 12:44:51 作者:宋兆麟 来源:http://book.travel.sohu.com/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第三部分 男娶女嫁
第39节 独特的攫取经济(4)
沪沽湖方圆一百多里,有广阔的水域,盛产鱼、虾、菱果。鱼类主要有“尼刷”,“潮尼”、“尼迷”、“各尼”、“普直子”。在附近各个河流还出产一些细鳞鱼、鲤鱼、泥鳅,为摩梭人捕鱼活动提供了天然资源。
摩梭人在泸沽湖何时开始捕鱼,已经不得而知了。在开基河畔,人们发现一些石网坠,在泸沽湖畔大嘴、吐布半岛的洞穴遗址里,也发现一些石斧、石铲、石盘状器,还有少量细绳纹陶片发现,以及一些与青铜器共存的粗绳纹陶片,说明远在原始社会晚期至汉代,这里就有人居住了,而且开始了渔猎活动。
当地捕鱼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若干家庭组织起来集体捕鱼;一种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的捕鱼组织。前者称“尼意”,主要流行于奢垮、洛瓦村。
最早的“尼意”组织,可能是母系氏族从事捕鱼的单位,后来由于氏族组织的解体,才出现以地缘为纽带所组成的“尼意”组织。每个“尼意”有一指挥者——“日保”,由年纪大、生产经验多和有组织能力的人担任,负责人力分配,指挥捕鱼、敬水神和分配产品。
“尼意”一般由13户人家组成,每户出一人,共有三只船,船实际上是较大的独木舟。打鱼时两只在前,分别拉起长一百多米,宽八、九米的大网两端;一只小船在后,由“日保”坐阵,拉拽大网中央,指挥三只船的航速及鱼网的收放。大网中央后边,有一个小网兜,鱼即罗入其中。一网可捕数十百斤,多者近千斤。
捕鱼方法和工具,很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1.砍鱼
这是一种用刀砍鱼的方法。刀为木制,长五、六十厘米,一头有柄,一头为刃,类似火耕所用的铁砍刀,摩梭语称之为“斯布斯蒂”。后来改为铁砍刀。
每年早春三月,桃花盛开之际,泸沽湖的鱼游往岸边浅滩产卵,往往争先恐后,蜂拥而至。沿海岸边的老老少少,手持木刀、木棒,见鱼就砍,鱼多昏死在水面上,摩梭人称之为桃花鱼。要是夜间砍鱼,则要点燃松明,鱼见火光即纷纷游来,为捕鱼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七八月鱼群来得最多的时候,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能下水的就下水去用鱼刀砍,不能下水者站在岸边也能砍到不少的鱼,只有在这时,各人砍着的鱼,才归自己所得。那情景简直赶得上过年过节才有的热闹。
2.叉鱼和钓鱼
摩梭人流行叉鱼。过去在金沙江边利用木叉,后改为铁叉。左所地区的鱼叉为三齿、五齿,多在海边和河里使用,可叉两、三斤重的鱼。在有的地方还利用带索鱼叉,即在鱼叉柄部系一长绳,鱼叉投出以后,捕鱼人可挽绳收叉,把鱼拖上岸来,这对在深水地区叉鱼尤为重要。
摩梭人钓鱼除了杆钓法而外,与众不同的还有一种下懒钩。他们在一根很长的绳子上,每隔半米系一小绳,绳下端拴钩。每条绳子系有浮标,下有坠石。一般是晚上下钩,天明起钩。饵食多用蚂蝗、蝗虫、蚯蚓。有些懒钩没有浮标,只有鱼咬住才知道,一个人可看十几根懒钩。
另外,卡子也是摩梭人重要的钓鱼方法,名称与汉族相同,据说是由西昌传入的,主要在泸沽湖内使用。
在左所吐布半岛上的洛瓦村杨沙达家,我们有幸参观了他们利用卡子钓鱼的方法。卡子就是一种竹制的小别棍,长4厘米,两头尖,中央较粗,上系一细线。在一百多米长的绳子上,每隔半米拴一个卡子。垂钓前夕,将卡子弯起来,套上蜈蚣、蚂蝗、蟋蟀、虾之类饵食。傍晚前后,捕鱼的人划着轻巧的独木舟,把卡子绳下在水里,绳上拴有木棍或松树皮做的鱼标。第二天清晨,再划船去取鱼。一次能钓十几斤鱼,多者可收三、四十斤。
卡子有大有小,小者可钓半斤重的鱼,大者可钓几斤重的鱼。当鱼吃饵食,饵脱掉而卡子伸开,把鱼嘴撑起,不致让鱼逃脱。这种钓鱼工具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使用。
3.壕子
壕子,摩梭人称“耍”,实际上就是汉族的鱼筌。左所地区有两种“耍”:一种是竹编的,长三、四米,直径一米左右,一头尖状,一头开口。口部装有倒须的漏斗或盖。这种“耍”适合在小河沟里使用。鱼群有春天逆水而上,秋天顺水而下的活动规律,把鱼筌安置在小河沟里,春天鱼筌口朝下,秋天鱼筌口朝上,鱼顺鱼筌口而入,因口部有倒须,鱼儿能进不能出。这种鱼筌可大可小,小者一次能捕几斤鱼,大者能捕上百斤的鱼。
另一种较大,是在小河沟筑起堤坝,仅留一个通水口,在口上安一个竹编的大漏斗,后边有一个盛鱼的篮筐,鱼儿也是能入不能出。这就是所谓的壕子捕鱼方法。壕子工具较大,费时费力,需由多家协助才能捕鱼。夜间还要派人看守,一来是防野狗、狼来吃鱼;二来自然是怕把鱼丢了。
无论是鱼筌还是壕子,总是晚上安放,次日黎明取鱼。较小的鱼筌,每户都有几个,他们按季节和鱼的生活规律,不误时机,把鱼筌安放在小河沟里,一大早起来往往就会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
4.鱼网
摩梭人使用的鱼网主要有三种:拉网、安网和抄网。过去以麻绳编织,近来改为尼龙线。
拉网又分大中小三种,是集体捕鱼才使用的。大网长100多米,宽八、九米,重七、八十斤。网坠皆用铅,浮标以木块为之。由12个人拉,驾驶三只船,过去奢垮有这种大拉网,一网可捞几百斤,多到千斤的鱼。中型拉网,长四、五十米,宽三、四米,由八个人拉。小型拉网长30米,宽两米左右,由四个人挽拉。这种小网使用方便,适合家庭使用,一网可捞二、三百斤鱼。
安网(挂网),摩梭人称“列西”。由男女自编自织,使用“西吾”(竹梭),“西”为网,“吾”为针,即网针之意。现在织虾网还以针穿线。有的网还采用汉族常用的竹梭。梭子大小不一,长者25厘米,短者7厘米。挂网的网孔不一,一般是大网网孔大,小网网孔小。大挂网有50~80个扣子,称“姊米西日”,可挂住10~20斤重的鱼;中型网称“逆比西日”,可挂2~5斤重的鱼;小网称“那兹西日”,能挂半斤或一斤重的鱼。
摩梭人头天晚上划船下湖安网,网上有浮标,多以木块、树皮和葫芦瓢做成,下边的网坠则用铅和长形石块。安网放置在鱼群经常游过的地方,鱼头钻入网中,前有鱼鳃卡住,后有鱼腹阻拦,使之进退两难。第二天人们再划船入海,去收获捕得的鱼。
抄网,摩梭人称“差扣”。这种网大小不一,口径为30~40厘米,网长60~70厘米,口部横安一木柄,多在河里捞小鱼。
当地一般由妇女捕虾,她们划船下草海,用“西”——虾网捕捞。虾网与抄网相似,但网孔甚小,防止虾逃掉。该网直径30多厘米,网深50厘米,木柄长1.5米。捕虾多在十冬腊月进行,春天也能捕捞。我们曾看见左所区薄树村一妇女,在草海捕虾两小时,共捞了十多斤。据说过去每户都捞很多虾,除吃鲜虾外,还将多余的虾晒干,供夏秋两季食用。
泸沽湖鱼群产籽时间先后不一,洛水村向阳,日照长,多浅水沙滩,当春风吹开了桃花,暖绿了柳条,鱼群就游来产子了。随桃花开放而来的称为桃花鱼。洛水村的大规模捕鱼,就是从捕桃花鱼开始的。3~9月是捕鱼的大好时期,而以七八月鱼群来得最多。这两月之所以鱼多,一方面是因为天气热了,许多鱼要游到湖边产子。另一方面是因为雨水多,山洪大,许多鱼要趁洪水游来找食。据说,哪年雨水多,那年鱼也捕得多。
泸沽湖为永宁土司和左所土司分别占有,如同土地是土司的一样,湖泊、河流也是土司的,出产的鱼也归土司所有,所以捕鱼要交纳鱼税。左所土司地区,占有鱼坝的人家要交纳鱼税,无鱼坝而去鱼坝区捕鱼,又要向占有鱼坝的人交鱼税。一般在泸沽湖里捕鱼、捞虾和采菱果不交税。
集体捕鱼,要把最大的一条鱼送给“日保”。打鱼的人要聚餐,也要把最大的鱼头送给“日保”吃,以示尊敬老人。其他鱼实行平均分配。在捕鱼现场来了生人,也要分给他一些,摩梭人称“窝尼”,就是烧个鱼儿的意思。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