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讯息经典著作
更多

坐庄制与AA制——对两个民间规则的思考

2006-10-04 20:21:05 作者:王林敏 来源:http://david7009.fyfz.cn/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这里要讨论的是两个纯粹的民间规则,每个人都身处其中,都对其有所经历、有所感悟。所谓坐庄者,指同学、同事、老乡聚会时,由一人做东请众人吃饭的“制度”;所谓AA者,则是在上述情形中,参与者均摊费用的“制度”。这两种民间“制度”通行于学校的同学老乡之间,通行于公司企业的同事之间,通行于城市乡村的街坊邻居之间。在一段时期内,有种说法认为:AA制较坐庄制是更加文明的方式,相对而言比较公平,因此,AA制更加值得推广。这种说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窃以为,这仅仅是一种习惯、行为方式而已,无所谓优劣。从这两个规则的比较观察中,可以充分的体现民间规则对人们民间交往行为的支配,这是本文的目的。

 

在我上大学之前,没有很多请客与被请的机会,同学之间的交往很单纯,能够坐在一起聚一聚的,基本上都是不分彼此的“铁哥们”,相互之间并不计较利益的得失,所以很多情况下都是谁有钱谁做东,没有听说过什么AA制,因此对AA制也没有太深刻的体会。而上了大学,情况就不同了。虽然同学都是山东人,但是由于来自各个地区,有农村的、也有城市的,相互之间由于产生了利益的计算,于是就知道了AA制这样一种新事物。同学聚会时,就有了对AA 制的经验认识。

 

据我观察,在大学同学之间并非总是实行AA制。一般而言,出于社交的目的的聚会,实行AA制的比较多。比如老乡聚会,相互之间只是因为地缘关系才聚到一起,联络感情,身在异乡相互扶助,加上人多,实行AA制比较合理。再如宿舍社友聚会,如果总是由几个人坐庄,而其他人白吃白喝,天长日久,难免产生矛盾。还有,城市的同学聚会的,实行AA制的较多;南方的同学之间实行AA制的较多。但是,如果是高中的老同学聚会,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老同学聚会,则实行坐庄制比较多。还有就是生日聚会,一般都是实行坐庄制,这实际上是一种轮流坐庄,因为每个人都要过生日,因此,谁都有请客的机会,实际上也比较公平。

 

参加工作后,从来没有见过同事之间聚会有AA制的,也是轮流坐庄,当然,肯定有人蹭吃蹭喝。所谓“吃别人吃出汗来,吃自己吃出泪来。”但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而且相当的令人看不起。这只是我个人在北方的经验,也许我碰到的同事比较特殊。前些年,在出去旅游的过程中,认识的旅伴,大家很自觉的就实行AA制,但是也有比较豪爽的自己做东。

 

有句俗语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是否实行AA制,主要的因素取决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至今为止,我还没有与高中同学之间实行AA制的经历。在我的心目中,谁掏钱都一样,当然,在老婆的心目中,还是别人掏钱比较好一些。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参与者之间的交往的频率,一般而言交往频率越高,参与者越固定,则实行坐庄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轮流坐庄的结果也是基本公平的。第三个因素决定就是参与者的经济实力,若参与者中间有经济实力很宽裕的,则宽裕者坐庄的机会就多一些。第四个因素则是地域的差异,有些地方就是习惯于坐庄,有的地方就是流行AA制。但是大体上讲,坐庄制实际上通行于熟人之间,如果让我和我的中学时代的铁哥们之间实行AA制,从感情上我就难以接受。

 

有人讲,陌生人之间会坐到一起么?比如宿舍的舍友之间不是很熟么?有些区别和界限不是绝对的。熟悉的程度也不一样,当大学的室友各奔东西,再次相聚时,除非是全体聚会,否则多数是有人坐庄。AA制比较适合于相互之间界限相对分明的情况,参与者的交流只是出于礼节性交往。实行AA制得到基础是经济利益的算计,谁都不愿意吃亏,所以只好均摊。但是,可以预见的是,此种交流不会不会导致很深的情谊。大家的情谊往往如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虽然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水太淡了也就无味了。所以,AA制下,不会产生很深的交往。

 

就像法律制度之间会产生冲突一样,作为民间规则的坐庄制和AA制这两种规则也有产生冲突的时候。有时不同地域的人碰到一起有各自的习惯,究竟是首先实行AA制还是坐庄制?如何解决冲突,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冲突解决不好,往往达不到聚会的目的,反而会影响相互之间的交流。所谓入乡随俗,一个生长于南方的人到了北方,可能慢慢的接受北方的规则。相反,北方人到了南方,也得习惯南方的规则。据我观察,彼此不熟悉的人聚到一起,如果不是有人事先声明要“做东”,大家默认的情形是AA制。所以,这里也有个优先适用的原则。但是,礼节性的AA制导致的继续交往中,可能会产生分化,在交往加深的参与者之间可能实行轮流坐庄制。

 

实际上,只要不是总是由一个人坐庄,而是轮流坐庄,所谓“礼尚往来”,在经济利益的计算上基本也可以实现平衡.。但是在这种礼尚往来中进行的交往则往往是友情的加深而不是点到为止。这一点,倒是颇值得思量的。

关键词:|wu|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