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间法社会调研
更多

河北赵县范庄龙牌会调查

2007-05-09 18:30:12 作者:宋 玉 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农历二月初二,又被称为“龙抬头”的日子,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民间颇有影响。节日仪式与“龙”有关是这个节日的基本特征。而在石家庄市赵县范庄村每年二月二举办的龙牌会,更是将龙的信仰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里,人们将用木头刻成的龙牌作为“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加以崇拜,其规模之大,仪式之严谨,在“二月二”节俗中,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龙牌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崇龙为核心,以广泛吸收释、道、儒各教派的信仰为基本特征的独特的祭祀活动。
                                

   
范庄龙牌会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其中的白蛾崇拜似乎带有更强烈的远古动物崇拜色彩。随着岁月变迁,世代传承,龙牌会萌芽时期的民俗活动已渐被新的内容所替代。它现在已不是一种纯粹的宗教文化,因为在范庄龙牌会中的宗教活动只是庙会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内容,而更多的则是与宗教无关的世俗文娱活动。                   
   
范庄龙牌会的正日子虽说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但实事上,这一祭祀仪式的核心内容从农历二月初一就开始了。二月初一这天凌晨5点钟,村上的大喇叭就响起来了。其基本内容是广播通知帮会人员在庙宇集合,把庙宇打扫一新,张灯结彩,张贴楹联,悬挂神像,恭请诸神就位,然后准备迎接龙牌。其实,这些工作在前一天的晚上已经基本完成。

   
在打扫庙院的同时,供奉龙牌的会头家里也被打扫一新,准备把已经供奉了一年之久的龙牌请出,搬到庙宇。上午8点钟,鼓声乍起,鞭炮齐鸣,迎龙仪式正式开始。一台用红黄蓝布装饰的大轿子落在会头罗小琐家大门前,这便是运送龙牌的大轿。
   
龙牌起驾前,有为龙牌送行的表演。表演从89岁女孩组成的范庄秧歌队开始。她们梳着统一的头饰——抓髻,脸涂腮红,身穿红衣,一幅处子打扮。这很可能与古代祭奠中只能让处子参与的习俗有关。她们在拜毕龙牌之后,便手拿花扇认真地扭起秧歌。
   
表演结束后,屋里开始正式的请龙仪式。屋里有敲锣的,打鼓的,唱经的,烧香的,还有几个拜龙牌的妇人。会头夫人跪在龙牌前人群的正中间,有一人专门负责烧香,其余人都面对着龙牌一起唱经,有两位老人各站一边敲鼓。大概过了30分钟,经唱活动结束。会头夫人带头喊道:“老母”,其他人等一同回应道:“阿弥陀佛”,共喊三次。
   
唱经仪式结束后,院子里的表演仍在继续。这回是曹庄戏班子在锣鼓的伴奏下跳的秧歌舞。曹庄是离范庄很近的一个村庄,每年龙牌会范庄都会发邀请函邀请附近各村庄参加。活动也在无形中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范庄、曹庄秧歌表演的结束,意味着搬龙牌之前祭拜仪式的正式终结。这时,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小心翼翼地搬起龙牌,把龙牌搬到已经在大街上准备好的大轿子里,轿子顶部由妇女们扎着花束、小灯笼等装饰品,龙牌放入后人们再为它扎起红绸,看起来既庄重,又气派。龙牌轿子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前进。
   
搬龙牌的队伍足有700,他们都是由临近五个村庄前来祝贺的文艺表演队组成。龙牌前的花会队伍,排在最前边的是大安二村戏班子,他们用拖拉机拖着足足有6个人一起使用的大鼓,四面还挂着红帘,上面标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民迎丰年、政通人和、百乐齐鸣”的字样。紧接着是大安二村穿着军装的锣鼓队,秧歌队和表演龙舞的舞蹈队。接着是贤门楼二村的戏班子,他们也有自己的秧歌队和小鼓队。第三个是大安一村的文艺表演队,接下来的是常信营前街碌碡会,北李家屯表演队和赵庄表演队,最后才是运送龙牌的轿子。这些文艺表演队各有各的特色。他们边跳边走,时不时地停下来表演一番再继续前行。会头夫人领着龙牌队伍走在龙牌的前面,还有几位中年妇女手举彩旗,捧着供品,随轿前行。

关键词:|wu|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